Hi,大家,你們好嗎?
放假了,我們終於可以和工作暫時說掰掰,不用心累的跟同事溝通工作了。
輕鬆了很多吧~?
但是,與家人朝夕相處的這幾天,我們又真的輕鬆了嗎?
你有過跟家人難以溝通的時候嗎?比方說,你說A,他理解是B。
你明明是在表達這個好意,但他的反應就變成另一個意思了,甚至還有敵意。
而恰恰又是因為「家人」這種特殊的親密關係,好像發生爭執就來得更加的不計代價。跟同事鬧得不愉快還會留點情面,但是跟家人的矛盾,往往還會選擇撕破臉。可事後呢,又難過又後悔,問及原因,常常用到的答案就是:「無法溝通」,跟朋友和會出現「聊不到一起去」的狀況,很痛苦,對嗎?那…為什麼會變成這樣呢?
以前呢,我也會認為這種「無法溝通」的狀況,就是觀點不合 / 性格不合 / 立場不一樣又不被理解 / 沒有同理心 / 對方不耐心傾聽等等這些表面的原因。
可是後來,我偶然發現,原來啊,這是因為「鱷魚腦」在作怪。
原來,在我們的大腦構造中,有一個神奇的小東西,叫做「鱷魚腦」,它位於大腦三個區域的最內層,而大腦呢,則是分別由「新皮質 / 中腦 / 鱷魚腦」來構成的。
那這個小小的鱷魚腦,有什麼特點呢?
它有3個特點:
1.專注力和能力有限,不擅於處理細節,只會傳遞大量明顯又具體的資訊
2.如果鱷魚腦認為你說話的方式無聊,就會自動忽略
3.如果你說的內容很複雜,語言抽象又缺乏視覺線索,就會被當成威脅,因為鱷魚腦認為這會耗費大量腦力去理解,所以——果斷逃跑!
看出什麼端倪了嗎?——
那就是鱷魚腦會自動忽略無聊的資訊,對危險的訊息會立刻逃走,又不會處理複雜的資訊。當然它也會講複雜的資訊傳遞給最外層的新皮層,但那已經是嚴重縮水版的了。重要的訊息,都通通不見了!
原來啊,大腦的運作方式是這樣子的:一句話的傳遞,是由說話者與「新皮質」所建構和發送訊息的,但卻是由聆聽者與鱷魚腦接收並處理的。
也就是說,說話者如果想要聆聽者有效接受和正確的回應,那就要對付聆聽者的鱷魚腦,因為,鱷魚腦最擅長的就是:
· 偵測氣場與溝通的模式
· 讓自己免於受到威脅
· 擺起架勢和挑釁
· 設法擋掉來勢洶洶的想法和資訊
簡單來說,就是鱷魚腦只需要簡單 / 清楚 / 不帶威脅 / 新奇 / 能激發興趣的資訊和溝通方式。
看到了吧~!原來這就是我們常常陷入雞同鴨講,溝通不順暢的秘密!
因為我們只關注到嘴巴說的和耳朵聽的,都是透過大腦來接收,卻忽略了,原來就是這一顆大腦,也分成了3個區域,那就是「新皮質」&「鱷魚腦」的對決!
所以,我們在與人溝通的時候,必須要去思考:如何讓我的新皮質傳遞出去的資訊,可以順利的被你的鱷魚腦全盤接收,又能盡可能完整準確的傳遞到你的新皮質。而只有這個時候,你給我的回應,才是可以讓彼此都感到舒服的順利回應。
很奇妙對不對?一句話,換個說法,就會得到對方正確的回應。
這或許是我們雙方都更期待的結果,不是嗎?
也許我們可以放下「觀點不同 / 性格不合 / 不被理解 / 沒有同理心 / 對方不耐煩」這些傳統的觀點了。試看看,從「鱷魚腦」的角度出發,我們又會收穫怎樣更好的人際關係呢?
好嘍,祝福你平安,喜樂,溝通愉快^^
「女人動起來」,我們空中見^^
👉想要收聽這一集節目嗎?點擊這裡 https://sndn.link/Amysrk/XkpzAg
歡迎訂閱「女人動起來」Podcast,讓我和嘉賓來為你送上源源不斷的好動力💪https://sndn.link/Amysrk